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不停!中铁十一局科技创新再创新佳绩

6月25日,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汉举行。国家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会议。国家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邵新宇传达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关意见。 

会上公布了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铁十一局获得4项成果表彰,分别是:
极高风险隧道灾变精准控测与
全作业线高效智能建造技术及装备

荣获一等奖

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荣获一等奖

绿色高耐久预制构件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

荣获一等奖

桥梁多点支撑水平转体建造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

荣获三等奖
此次获奖等级和数量再创佳绩,充分展现了中铁十一局在复杂环境下隧道、转体桥梁、绿色建造等核心品牌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领先优势,彰显了企业科技实力。

高家坪隧道

中铁十一局参建的高家坪隧道沿线主要有田家沟断层,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溶强烈发育且为煤层地质,隧道施工难度较大,极易发生突水、突泥、岩溶坍塌等地质灾害,安全风险大,国内罕见,属世界级难题。中铁十一局成立科技攻关组,建立了地质灾害源综合探测与联合解译方法体系,实现了复杂地层灾害源定位、定量探查,通过动态风险评估方法成功预警了隧道地质灾害,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研发的成果“极高风险隧道灾变精准控测与全作业线高效智能建造技术及装备”荣获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燕子岩隧道

马堰隧道

极高风险多发频发地质修建高铁隧道是世界性难题,高危风险高发隧道工程地质力学条件复杂,岩体扰动强烈,该类工程的建设一直是工程建设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中铁十一局承建的安六铁路何家岩隧道、上寨隧道;成贵铁路燕子岩隧道、马堰隧道、上高山隧道、摆金坡隧道等重点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灾害频发、地质条件复杂,中铁十一局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组成科技攻关组,合作研发的成果“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关键技术”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汕汕铁路梁场

中铁十一局与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的“绿色高耐久预制构件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通过多重释水及体积稳定性调控等抗裂关键技术,有效降低箱梁、T梁及轨枕等构件的开裂风险,相关技术和产品在杭绍台高铁项目、福厦高铁项目(跨海大桥段)、汕汕高铁项目(海边)等高速铁路工程中进行了应用。该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武汉常青路主线转体桥

中铁十一局参建的武汉汉江大道常青路跨京广铁路客运线转体桥是我国首座极不平衡转体桥,常青路转体桥由于极不平衡、转体桥面宽、跨越特等站铁路股道数量多等特点,在施工中面临左右幅桥面稳定与平衡控制,桥面横向变形控制、转体过程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等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

中铁十一局联合中铁大桥院、中铁武汉勘察院等单位组成科技攻关组,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首创“齿条齿轮式”转体法,并掌握了极不平衡状态下的辅助支撑转体技术、分幅钢箱梁桥同时转体横向变形控制技术、连续钢箱梁跨越特等客运火车站站场转体施工技术三项关键技术。此转体方案更安全、经济、高效,解决了场地限制、不平衡转体等难题,该成果“桥梁多点支撑水平转体建造成套技术”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中铁十一局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统筹谋划、机制保障、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图:许   丹  许洪均  袁   朋 

编辑:陈子豪  王   嘉

推荐阅读


  “小口袋”“大幸福”,口袋公园尽显城市之美  新闻动车组G290(2022.6.20-2022.6.26)  创新领航,擦亮叫响“十一局电务”品牌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西安公司总部项目首栋住宅楼主体封顶  这,就是中铁十一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